我有需求:我要采购
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取得了巨大成功——OPPO、VIVO、华为、荣耀、小米、一加等品牌占据了近50%的市场份额。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中国企业也希望重演这一奇迹。
上汽集团早早抓住了海外市场的机会,享受着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首波红利;比亚迪每年在泰国销售400万辆车,元PLUS车型在当地掀起抢购潮;长城汽车近年来在海外销售已突破100万辆;蔚来和小鹏瞄准了欧洲市场,前者已在欧洲设立12家NIO House/Space/Hub。
中国汽车出口的成绩也非常抢眼。2021年,全年出口超过200万辆,超越韩国,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;2022年,全年出口超过300万辆,超越德国,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;今年一季度,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06.9万辆,超过日本,摘得“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大国”的桂冠。
新能源汽车表现同样出色,2023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53.4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,远高于整体汽车出口增速。
主机厂们希望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之外,找到流着奶与蜜的“应许之地”。欧洲和东南亚成为最受关注的两大市场。
欧洲市场尤其受到中国汽车主机厂青睐。特斯拉的Model Y仍然是欧洲最畅销的车型。比亚迪、上汽集团等中国品牌也在欧洲市场布局。欧洲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高度重视,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早在2021年就达到21%,比国内提前一年。
东南亚市场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胜地。在泰国,比亚迪和长城几乎垄断了新能源汽车市场。
虽然特斯拉和上汽在欧洲市场表现不错,但与国内销量相比仍显不足。然而,他们依然是无法绕过的超级巨头。
汽车出海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考虑当地气候、地理、道路交通条件,并进行产品适应性调整。同时,建立庞大的销售网络也是必要的。这对主机厂来说是高风险、高资产的大工程。然而,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实现了反超,这是一次必须抓住的机会。